20年寻“秦”记

秦文公营建的都邑“汧渭之会”被找到了,这一重要发现对探索秦人东迁关中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岂不知从寻找秦人的先祖到秦国第四座都城“汧渭之会”的确定,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梁云及其团队用了20年时间。

魏家崖遗址F发掘点现场

01

秦人“东来说”四个考古依据

关于秦人、秦国、秦朝名号的由来,《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先祖大骆的儿子非子擅长养马,远近闻名,周孝王听说后就召他到汧、渭之间为王室养马。非子将马养得膘肥体壮,周孝王很高兴,就把他封在秦邑。非子于是自号“秦嬴”,其族人后代便称为秦人。

“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对中国政治文化有极深远的影响。讲好中国的故事离不开秦,找到最早的秦,秦人的故事才有了开头。”梁云说,“那么,秦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礼记·王制》把中国古代民族分成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秦人属于其中哪一支?史学界一直有“东来说”与“西来说”的争论,前者认为秦人是东夷的一支,后来才迁徙到陇右;后者认为秦人本是西北土著,源于西戎。

“东来”又或“西来”需要有关键的证据支撑。

带着这些疑问,梁云跋山涉水,不论是大雪纷飞又或是烈日灼烤,礼县、西和、清水、张川、甘谷、武山、凤翔、陈仓……在关陇的黄土台塬上到处留下了他和团队踏查的足迹。

2005年清水调查途中(右二梁云)

2004年,北京大学、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等五家单位组建联合考古队,启动“早期秦文化”考古项目,梁云参与其中。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发现32处秦文化遗址。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清水县李崖遗址,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发掘,从而确定了“东来说”。

具体有四点靠得住的推断,梁云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首先,秦人有殉葬制,高等贵族墓流行以人殉葬。殉葬制度在商代文化中流行,周代并不流行。以人殉葬这在周人的墓葬中极为少见,很可能是自周公开始便革除了这个陋习,周代以人文角度出发,讲究“仁”,自然不会像商代时把人当做牲口看待。而秦人承袭了商代制度。

再来,考古研究者们在秦代墓葬中发现了腰坑和殉狗的习俗,这就有悖西方戎族的传统了,对西北民族来说狗是牧羊人的朋友,人和狗的关系很密切,在西北土著的墓葬中基本上没有腰坑殉狗的习俗。

2010年梁云在李崖考古工地

而后,秦人贵族的车马殉葬方式和周人大不一样,秦人因养马、驾车得到了王室的重视,自然对车马情有独钟。在贵族的殉葬坑中,车马坑不会离主人的主墓太远,而且坑内的殉葬状态,秦人要把车马放置成使用时驾乘的样子,生前什么样死后什么样,这与殷墟的车马坑如出一辙,都是按照使用状态来埋葬的,而周人则大不一样,他们喜欢分开埋葬,一般马坑在东部,车坑在西部,是按照闲置状态埋葬的。

最后,在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早期秦代墓葬中的陶器有着强烈的殷商鬲风格,厚唇的陶簋、折肩的大口尊都是商文化风格的陶器。和周人的制陶风格大不一样,可以说带着浓厚的殷商之风。

综上所述,再结合对文献的研究,梁云认为“李崖遗址发掘之后,我们觉得秦人‘东来说’已尘埃落定。”

“此外,李崖遗址似乎其作为非子封邑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调查和发掘数据显示,李崖遗址共发现周秦墓葬60余座,已发掘的有20余座,但没有像大堡子山、西山等遗址类似的大型墓葬发现,且尚未发现居住址与城防设施等,诸多因素都在制约其作为非子封邑的可能。”梁云指出,非子封邑的具体地点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予以证明。

02

“汧渭之会”为《史记》记载提供新资料

秦国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统一六国前六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秦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历了从附庸到封国、再从王国到帝国的“三部曲”演进。秦人“九都八迁”,秦文公营建的都城“汧渭之会”是秦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秦人踏入关中营建的重要都城达49年之久,在秦人心中有特殊的地位。具体位置到底在何处,多年来众说纷纭,成为千古之谜。

在梁云看来,探讨秦人东迁关中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秦人之前主要活动轨迹在陇西,周平王东迁至洛阳,秦文公三年东猎到了关中西部,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至汧渭之会,卜居后营建了都邑。这是秦人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秦人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后,才能从容发展。

秦人的来源确定了,“汧渭之会”又在哪里?

早在2008年,梁云就带队从千河下游开始调查,他们在汧、渭东夹角的魏家崖村,找到了面积不下20万平方米的春秋时期遗址。发现有灰坑、墓葬、筒瓦等,还有春秋早期的刀范。“一般来说,都城性质的遗址才有手工业,尤其是铸铜业,所以刀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梁云说。

2014年,宝鸡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村民取土时发现一座春秋早期的墓葬,该墓陪葬铜器组合为鼎、簋、壶、盉,器形为秦式风格,引起考古专家关注。

2021年考古人员调查遗址中

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梁云再次回到魏家崖已经是2021年。

7月底的夏天酷暑难耐,“站在地里就算不动,浑身的汗像瀑布一样往下流”,梁云回忆,“这次的调查似乎格外顺利,第三天就发现了城墙的重要线索。”

2022年,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组成五家单位联合申报的“陕西宝鸡陈仓区魏家崖遗址考古发掘”获得国家文物局支持。

在偏远地区做调查,艰苦是可想而知的,当时在魏家崖找不到驻地,考古队只能住在十多公里外的凤翔,看着星星出门,头顶星星返回是每天的常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座秦墓被发掘,五鼎四簋显示出它的高等级。“铜器太漂亮了,铜鼎口径近30厘米,腹部纹饰间填有黑漆,是目前陕西发现的最大的春秋秦鼎。”梁云激动地说。

2023年梁云在魏家崖考古工地

2021—2023年,3年期间布设A—K共11个发掘点,发现城址、城外围沟、墓葬、车马坑、夯土建筑基址、手工业废料坑等遗存。春秋早期城址一座,平面呈西北—东南向的长方(条)形,面积约30万平方米。墓葬在城内、外均有分布,共发掘西周墓葬36座、春秋秦墓26座、战国秦墓11座、汉代墓葬7座。

梁云说,这个遗址发掘难度是比较大的,去年更是一直工作到了12月31日。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太厚了。“汧渭之会”时期地层之上叠压着很多文化层,包括汉代、宋元以及近现代文化层,另外秦墓的特点就是深,其中有的墓葬达到了10米深,勘探难度大、夯土建筑难以寻找。

魏家崖遗址位于千(汧)河、渭河交汇处东夹角,约百万平方米,春秋早期为繁荣期,从遗址的地理位置、面积、年代来看,梁云认为基本可以确定该遗址即为“汧渭之会”。魏家崖遗址发现的西周墓葬为解读《史记》中“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的记载,提供了新的资料。

延伸阅读

汧渭之会,也作“千渭之会”“千渭之汇”,为秦人从甘肃天水向咸阳逐步东迁过程中所建的都邑,有专家考证,其具体地点为今千河与渭河的交汇地带。

秦人在东迁过程中,曾先后从甘肃礼县迁都于今甘肃清水的秦邑,再到陕西的汧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最后定都咸阳,统一中国。秦人以“汧渭之会”为其都邑共49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vGbgdSeEY0idcM7_9n7Kw

< 上一篇

方红卫会见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党委书记蒋林、校长孙庆伟

2024年度何梁何利奖获得者范代娣:把健康和美丽带给更多人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