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麦积山石窟

从香积山顶远眺麦积山石窟。于春 供图

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25公里,因为山形高耸似堆积的麦垛而得名。自十六国时期以来的1000多年间,往来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古人在山体南侧陡直的崖壁上开凿了密密麻麻的洞窟,历经多次地震坍塌,目前仍然保存着窟龛221个,各类造像总计3938件、10632身,壁画共计1000余平方米。1961年,麦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麦积山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的指导与支持下,2021年,由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考古学科和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编写项目全面启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是此次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编写工作的宗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先后对十六国时期的第74窟和第78窟、北魏西魏时期的第133窟、第127窟、第135窟,以及隋唐时期的第5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三维扫描和高清摄影工作,构建三维模型。

高精度模型需要庞大的数据量。技术人员通过日复一日的数据采集,一年之后终于用数字化技术将石窟“搬进”了实验室。由此,报告编写人员能够随时观察石窟,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反复进入石窟和接触造像的次数,实现了“最少干预”的保护原则。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之下,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绘图人员金鹏使用数位板和电子笔描绘佛像和窟龛的考古线图。“画麦积山窟龛的考古线图,一要正确认知塑像和窟龛的结构;二要慢,耐得住性子,用心去感悟古代塑像的结构之美。”金鹏说,“这一画,就要做好画一辈子的准备。”

编写石窟报告,需要对麦积山及周边地区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观察麦积山与周边自然地理环境和其他文化遗产之间的聚落关系。在多方支持下,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文化遗产学院数字考古实验室对麦积山石窟保护区进行了激光雷达航空测绘工作。2023年12月,当搭载激光雷达系统的无人机飞过麦积山石窟上空时,正是雪后初霁,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中,从无人机显示屏上可以看到,奔腾的雾气从北向南逐渐包裹住麦积山,又迅速散去。工作组在山林峭壁间往返穿梭,从天亮到天黑连续作业3天,顺利完成了航测任务。

麦积山石窟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为科学认知麦积山泥塑的塑造工艺,揭开塑像千年不朽的奥秘,为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翔实依据,工作人员采用了X射线摄影、内窥镜探查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塑像结构的调查工作。X射线摄影工作还没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巨大的摄影设备,怎么搬上石窟西崖最高的第135窟?这时候,从事石窟保护的工人师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凭借对石窟栈道每一步台阶、每一个转弯和每一个过洞的了解,他们两人一组,一步步拾级而上,先把设备运到了东崖最高的散花楼(第4窟)。散花楼和牛儿堂(第5窟)之间的通道是一个窄小的石洞,当师傅们把沉重的设备箱顺利从石洞中运出的时候,人们以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点赞。

通过拍摄,可以清晰地看到塑像内部的结构,发现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朝到隋唐,塑像总体技术一脉相承,但内部结构并不相同,塑造方式一直在优化和改变。科学技术赋予了我们“透视”的眼睛,去探索和揭示古代工匠留下的技术遗产。

1000多年以来,不同时代的游客都在麦积山石窟内留下墨宝,错综复杂,极难辨认,它们是石窟历经千年变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泥塑材质脆弱,不能采用传统的拓片技术提取题记资料。于是,工作人员采用结构光扫描配合高清摄影的方法,通过反复实验,在不接触文物的前提下,把第135窟壁上密密麻麻的古代“游记”制作成清晰的“电子拓片”,目前已辨识出题记120余条。

学术的积累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完成的。20世纪40年代,天水本地学者冯国瑞开展麦积山石窟调查,写下《麦积山石窟志》。艺术家王子云与西北文物艺术考察团来到麦积山石窟考察,绘制了麦积山石窟全景图。考古学家阎文儒带队考察麦积山,偶遇“麦积烟雨”的美景,后来写道:“此地风物,极似巴蜀。”

1952年9月至10月,文化部组织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敦煌文物研究所3家单位,组成麦积山考察团。1953年,文化事业管理局组织了麦积山勘察团,同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成立。那时候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从城区到麦积山要步行或乘马,两天时间才能到达。住宿只能在山脚下极为简陋的寺院里,生活补给和用水都很难获得。山体栈道破败,部分栈道完全坍塌无法登临,每一次上山工作都危险重重。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保管所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原有栈道进行了检修。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麦积山石窟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科学勘察保护工程,对崖面进行了“喷、锚、粘、托”工艺的封护,并修建了供游客参观石窟的栈道。1986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升级为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在麦积山石窟与公众之间搭起了一座跨越天堑的桥梁。

包括麦积山石窟在内的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我们将和文物工作者一起,潜心守护麦积山石窟,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836391614225325293&item_id=1283639161422532529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728900468384&showmenu=false&ref_read_id=040bf308-adec-454b-9097-779aa4aba0d5_1728955323993&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 上一篇

长安里的文物:汉素面半瓦当

数字技术“唤醒”沉睡军团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