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西安开幕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始终与各国现代化的进程同频共振。作为现代化重要特征的社会保障模式,如何依现代化所带来的约束条件而适应性选择,并与时俱进?8月26日,主题为“国家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西安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7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等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从全球视角考察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并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变革方面寻求共识,围绕国家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展开学理分析和学术争鸣,共同探索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思想、新途径和新机制。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陆航/摄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陆航/摄

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副校长吴振磊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在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之际,提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给我们社会保障学界提出了新的任务。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急需我们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吴振磊介绍,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社会保障研究起步较早,1999年5月,成立了“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研究所”,同年10月,获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成为陕西省和西北地区最早招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2001年,公共管理学院申报社会保障硕士学位点获批,成为西北地区最早设立社会保障硕士学位点的高校。2018年,公共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获批,2019年,开始招收公共管理专业社会保障方向第一届博士生,至此,社会保障专业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完整学科体系和一体化培养平台。2020年,先后获批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学科拥有民政部政策理论合作单位研究基地、中国老龄科研基地、新时代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健康养老与民生治理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养老保障与乡村治理研究特色优势科研团队等几支学科交叉融合、科研经验丰富、学术成果突出的科研基地和研究团队。

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金教诚表示,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从规模和历史来看,是名副其实的东亚社会政策领域的最高专业学术会议。自从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第一届大会后,循环在韩国、中国、日本举行。金教诚认为,在人口、家庭结构和劳动市场变化等多种环境的变化中,为了应对新的社会风险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和未来发展方向。韩国普遍主义的分配原理是没有“目标化”,将所有市民平等地纳入政策对象;筛选主义分配原理是向需要的人提供工资,因此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普遍”和“筛选”的争论,在韩国社会政策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消除社会风险,哪种分配原理更有效果的争议现在还在持续,未来也会持续下去。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陆航/摄

“全球社会保障面临着六大挑战,需要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提出,社会保障是人类现代化的产物并伴随各国现代化进程而发展,它代表着现代文明进步程度与社会共享度,与社会平等度呈正相关关系。近一百多年来的世界史表明,自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产生以来,凡现代化国家都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在建立、健全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亚洲国家的社会保障虽然不比欧洲国家发达,但日本、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早已定型,中国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近20年间迅速建立起了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老年人皆享养老金的宏伟目标,医保制度也覆盖了13亿多人口,中国人民正通过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享着国家发展成果。然而,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发展实践中,既有以德国等国为代表实现理性建制、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也有以拉美国家等为代表的超前发展、深陷危机的负面案例,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质量。凡遵循客观规律并与所在国家国情及所处发展阶段相适应者,往往能够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世代福祉;凡违背客观规律或者脱离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往往事与愿违,既损人民长远利益,也损国家现代化进程。即使是已经现代化的国家,也可能因福利政策选择失误而导致福利紧缩或起伏波折,进而衍生社会危机。因此,国家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事实上构成了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议题。

社会保障虽然是各国依法设立的保障人民权利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安排,并且必定要适应各国的国情,但作为人类应对生活风险的社会化机制,却有着遵循法治、政府主导、责任共担、互助共济、促进公平等共同特征,并且面临着相似的风险,只不过有些风险在不同国家因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先有后,但终归需要共同面对。郑功成分析了全球社会保障面临的六大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在明显加快。欧洲大多数国家与日本等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近20年间亦快速地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包括财政问题,而且还有制度结构调整问题和权利义务关系重构问题。二是灵活就业渐成主流。它一方面反映了就业的不稳定性在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劳动者选择的机会更多。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表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世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方式,也重构了财富创造格局与收入分配格局,需要实现社会保障数字化转型,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四是人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客观上包括了诸多传统元素,如传统家庭、正规就业、社会共享、集体主义等主流价值观,但当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全球化又加速了多元价值取向的传播与影响,不婚不育以及非传统家庭形态、灵活就业、独善其身等选择日益多见,如果不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其受欢迎程度将不可避免地会下降。五是区域失衡与贫富差距依然严重。这是传统的挑战,全球范围内近三年疫情带来的也是贫富差距在扩大。中国在过去10年圆满完成了近亿人口的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性。因此,反贫困、促平等、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应当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使命。六是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高。它必然要影响到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六个方面即是各国已经面临或将要面临并需要妥善应对的重大挑战,因此,面向未来的社会保障,需要有新理念、新思维,进而创新制度安排、采取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行动,于后,才能在继续发挥其有效作用的条件下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是其中的应有之义。”郑功成说,中国正在全面深化社会保障改革,新一轮改革不再是过去单纯的增量发展,而是需要通过优化制度结构特别是责任分担机制和权利义务关系,重塑更加符合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原则的利益分配新格局,最终全面建成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并为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支撑的高质量社会保障制度。现在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过去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步入制度成熟、定型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样的关键阶段,特别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教训,同时结合国情,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新路。

“现在,中日韩三国都进入了人口减少社会。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一个富裕且相互支持的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去构建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东亚各国急需讨论的问题。对于人类尚未经历过的、全面人口减少社会,我们需要能够提供有益见解的政策研究,来制定社会保障和相关领域的政策。”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部长小岛克久回顾了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他说,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非一成不变,一直面临着各种挑战。老龄化的发展、总人口的减少和外国人的增加、劳动人口及就业人数的减少和医疗福利人才需求的增加、地区差异的存在是当前日本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社会经济形势,日本面临众多社会保障的问题,也是三国共同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少子高龄化和人口减少社会的到来,医疗、护理、年金、育儿支援等政策需要相互借鉴。此外,不仅是社会保障,经济、教育、交通、防灾等领域也需要进行人口变动背景下的相关研究。学术界如果没有相关共识,无论在社会保障或其他政策领域进行何种改革,都无法确保政府政策的整体性,也无法保证政策落地的效果。

“社会保障制度和法律制度是福利国家的核心制度,其主要功能是降低贫困率, 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劳动者的协商能力和劳动主权的制度性保护的组合。”韩国中央大学社会福利学部教授李承润认为,虽然韩国的经济成果和福利制度都得到了发展,但新型的不稳定劳动仍在蔓延。目前,韩国劳动力市场在新扩大的工作形态中观察到的问题和非正式员工等长期持续的问题重叠在了一起。即脱离标准的“雇佣关系”后, 工作的运作方式和形态正在发生与现有的标准方式不同的情况。因此,有必要从综合、统一的角度来看待长期持续的非正式员工问题和新登场的工作“形态”带来的问题。如今的资本主义从产业资本主义经过新自由主义的金融资本主义,进化成了新型的数字资本主义,虽然劳动形象正在形化,但不变的是对劳动的制度性保护组合是否实现了去商品化。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劳动环境保护、工会法、最低工资和劳动时间限制、教育和熟练制度等都是这些制度保护的构成要素。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陆航/摄

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根据不同国家异质的目标约束和条件约束呈现出不同的制度模式。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完美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教授席恒看来,现代化与社会保障通过“社会权利范式”与“结构功能范式”两种典型的互动范式不断同频共振,并逐步发展出危机救助、风险预防、权益保障等典型的社会保障模式。但两种范式之间的内在张力也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处于一种矛盾运动之中。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约束与新经济、新技术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等条件约束,实现责任共担、权益共享的权益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转型是中国社会保障达成社会权利范式与结构功能范式的内在平衡的可行路径。

在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各国现代化过程的影响并又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伴随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各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尽管千差万别,具有各国个性特征。但从社会保障的功能模式上,都具有危机救助、风险预防到福利保障的功能,由此形成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社会保障基本项目或制度。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两者之间存在着两种互动范式:一方面,现代化承诺给国民一种普遍富裕、有实质内容的文明生活。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一种“承诺-回应”的社会权利范式,作为美好生活与社会权利的具象表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现代化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社会变迁带来了诸多社会与经济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经由一种“问题-治理”的结构功能范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不断回应并力图解决现代化所引致的社会问题。作为现代化与社会保障互动的一体两面,两种范式始终共存,不可或缺,并分别从不同视角切入,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成为推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动力。但在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两种范式之间的内在张力也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始终处于一种矛盾运动之中。

席恒提出,社会保障模式从危机救助模式到风险预防模式再到权益保障模式的演化,体现了人类风险应对手段从单一模式到多维模式的演变,体现了社会保障政策工具的创新与发展。社会保障的权益保障模式的核心是权益共享。中国集体主义传统文化的浸润所形成的家国情怀、美美与共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全民参与及全民共创所积累的经济成果;中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形成的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使中国社会保障具有典型的共享型社会保障特征。共享型社会保障以“共享-分享-独享”为基本架构,以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为特征,通过服务共享、项目共享和基金共享,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权益共享,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社会保障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基于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目标约束与新经济、新技术的发展、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形势变化的条件约束,通过责任共担、权益共享的社会保障模式转型,能够平滑社会保障的通胀性与通缩性的矛盾,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权利范式与结构功能范式的内在平衡,为全球社会保障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cssn.cn/shx/shx_tpxw/202308/t20230828_5681616.shtml

< 上一篇

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西安召开

第十七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西安举行

下一篇 >